超200萬!考研升溫折射哪些信號
人數又破紀錄了! |
將新聞進行到底
文·本報記者 李 艷
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已于上周結束。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,今年共有201萬人報名參加考試,比去年增加了24萬名考生,增加13.56%。
數據顯示,今年北上廣的報考人數均大幅提高。全國報考北京招生單位的考生為28.9萬人(不含推免考生),比今年增加18.9%。報考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等10所高校的考生均超過萬人。上海的考生人數為5.2萬人,較2016年增加了18.2%。廣東全省報考總人數為85307人,比上年增加了2.3萬人,增長了38.5%。這也是繼2014年“考研熱”持續退燒以來,首次出現反彈。
本科就業“壓力山大”
“學生在本科畢業后就業已經很難獲得理想崗位和薪酬,整個社會對學歷要求在升高。”元培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洪文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。在他看來這是高等教育大眾化后必然出現的現象。他表示,目前中國就業人員的學歷普遍升高,本科學歷難度較低,想要在人群中脫穎而出,進一步提升學歷成為更多人的首選。他所在的研究院在一年前曾經做過數據統計,結果就預測了2017年考研人數一定會繼續突破。
希望找工作的起點高一點,這是一大部分考生的共同愿望。隨著高校擴招研究生越來越多,本科生找工作的壓力變得很大。雖說國家嚴厲禁止在招聘公告中寫出985或211的硬性門檻要求,但是現實中它還是隱形的存在著。同時,現在很多的招聘信息都明確寫出,即使是實習研究生的工資也比本科生多。因此對于一些普通院校的學生來說,考上研究生是增加自己競爭力的一個有效途徑。
在新浪教育的在線調查中,超過七成的投票者認為,今年考研人數暴漲主要是由就業形勢所導致的。
而中國教育在線針對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動機進行的調查數據顯示:35%的被調查者選擇“本科就業壓力大,提升就業競爭力”。19%的被調查者是“為了獲得學歷、學位證書”而考研。
而因“繼續深造,提高學術研究能力”選擇考研的人卻占到31%。
考研是人生規劃的重要環節
王浩是西南一家知名高校的本科生,剛考研結束的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,他的打算是考個碩士,再看看有沒有機會考上博士,未來希望留校工作。他表示,論名氣它的本科學校還是很不錯的,但是他所學的理論化學是個不太好找工作的專業,這與他的人生規劃差距甚遠。
“全社會對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是一個穩步漸增的發展態勢,不少畢業生眼中的‘好去處’,如薪資很高的BAT企業、相對穩定的事業單位、被認為前途很好的國家機關對學歷仍舊是十分看重的,它們中的許多單位甚至把‘碩士’做為基本門檻。”洪文院長說。他表示這個趨勢將成為常態,而這一點則決定了考研在短期內不會降溫。
小吳目前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,他是幾年前參加的研究生招生考試并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,從人大畢業后來到現在的單位。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,當年考研的原因比較簡單,就是本科學校不太知名,要想邁向更高層次的工作單位和人生發展之路都不容易,所以決定考研。時至今日,他應該算是實現了當時的目標。
在考研大軍中,小吳的這種情況是眾多考生中的一個縮影。1980年出生的胡軍(化名)也是今年考研大軍中的一員,目前在一家軟件公司上班。他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,他考研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學歷,更重要的是他現在沒有北京戶口,希望通過考研,再爭取一下,看能不能拿到戶口。
江茜是湖南大學建筑系研究生畢業,幾年前她通過兩次考研才進入了湖大的建筑專業。她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,她的這一選擇是非常正確的,畢業后她進入了南方一家知名的設計院工作。她表示人生路上經常有轉折。幾年前這一行業很好,但是最近幾年發展不盡人意,她打算在現有起點上轉入新的行業。
而海文考研培訓的一位老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在他們的學生中大部分都是因為現實原因不得不考研,就業難當然是最主要的因素,而想要考入名校,找到更好的人生起點也是常見的原因。他表示,相比那些因為找不到工作選擇考研作為緩兵之計的學生,這些想要謀求人生新起點的學生目標更加明確,未來成功的可能性也更高。(科技日報)
[責任編輯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