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平臺金巖財富大面積逾期 牽涉資金超10億
“年關將至,最難過的應該是我們這些投了錢卻打了水漂兒的投資人吧。”王瑤(化名)輕聲嘆氣。
王瑤口中的“打水漂兒”是指,其在一家名為金巖財富的P2P平臺進行投資,而該平臺自2016年10月份至今,發生大面積逾期、延遲兌付的情況;雖然平臺在10月底和11月初通過官網發布過關于兌付的公告,但卻未按期執行。
據了解,在金巖財富投資的人數近7萬人,現因逾期未兌付組建維權群的用戶已達到兩千多人,投資人粗略統計牽涉資金已達到十億多元;目前,還有投資者未到期,情況恐怕還會愈演愈烈。
發生大面積延遲兌付
資料顯示,金巖財富是浙江金巖控股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金巖控股公司)推出的互聯網借貸信息服務平臺,于2014年9月正式上線運營;金巖控股公司成立于2014年,注冊資本金2億元人民幣;該公司在浙江、山東、廣東、河北、黑龍江等地,從省級到市級、縣級開設的分公司達到300多家。
王瑤告訴法治周末記者,其于2016年7月在金巖財富官網投資了“單季發”產品,投資金額5萬元,3個月到期后應一次性收到還款50697.5元。然而,10月份期滿時,只收到697.5元的利息,本金在后臺處于凍結狀態,至今沒有返還。
另一位投資人張萍(化名)在8月份投資了4萬元的“單季發”產品,11月份到期時,利息和本金都處于凍結狀態,無法提取;在9月份投資的18萬元,本應12月份到期,至今也沒有得以兌付。
逾期未兌付的情況,使得廣大投資者迅速緊張起來,大家通過微信、QQ聚集到一起后,才發現這并非個案,通過線下分公司、官網、APP三種渠道進行投資的客戶,都相繼遇到到期未兌付的情況,已是大面積“淪陷”,一些分公司現在也已關門停業。
關于兌付的問題,該公司于10月底和11月初在官網發布過公告,先是稱兌付模式要做調整,2016年10月底到期的客戶采用T+5個工作日的兌付模式;2016年11月開始采用T+3個工作日的兌付模式。后又宣布10月30日到11月5日到期的客戶兌付最長不超過11月30日,對延遲兌付的客戶給予年化金額的0.5%作為補償金;同時,2016年11月6日至2016年12月31日到期的客戶將嚴格執行T+3兌付,若這批客戶出現延遲兌付情況,將給予年化金額的0.3%作為補償金。
因以上公告并未有實際成效,不少投資者在此期間,紛紛找到金巖控股公司。然而,到了總公司以后,從工作人員口中得知公司董事長兼法人閆巖于2016年5月底就已“失聯”。
“老總失聯,是不是與我們資金無法兌付有關?新上任的總裁和公司高管又是否能脫了干系?”去過總公司的投資者陶然(化名)道出了自己和諸多投資者的質疑;也有不少投資者紛紛去公司所在地公安局進行報案,就自己情況進行登記,目前還未立案。
就投資者反映的情況,2017年1月6日,法治周末記者對金巖財富官網的企業郵箱發送采訪函,截至發稿,未收到相關回復;多次撥打官網電話,無人接聽。現在官網和“金巖財富”APP還在運行,記者從APP上看到該公司于2016年年底推出的“雙季發”產品,2017年元旦過后,有兩位客戶進行投標。
[責任編輯:]